今天是: | 謝絕未滿18歲未成年人訪問 |
|
|
在贛南的崇山峻嶺間,有一種音樂,穿越了千年的風霜雨雪,依舊在山谷間回蕩,那就是興國山歌。
興國山歌是江西省興國縣的地方傳統(tǒng)音樂,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是興國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抒發(fā)情感、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。興國山歌有悠久的歷史,相傳起源于秦末時期,是當時興國上洛山的伐木工人所唱的歌曲。這種山歌形式多樣,包括獨唱、對唱、三打鐵、聯(lián)唱、輪唱等。
“哎呀嘞……”這一聲高亢而悠長的起調,仿佛是興國大地對歷史的呼喚、對未來的期許。它不僅是一個音樂符號,更是一種文化標識,承載著興國人民的喜怒哀樂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,興國山歌伴隨著興國人民成長,見證了時代的變遷,成為他們心中永恒的旋律。
興國山歌之所以能流傳千年,歷久彌新,離不開其獨特的藝術魅力。興國山歌的歌詞大多來源于生活,質樸無華,卻又打動人心。它們或描繪山川美景,或反映社會現(xiàn)實。每一句歌詞,都是興國人民對生活的真實感受,是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。這種貼近生活的藝術表達,使興國山歌有了強烈的感染力。
興國山歌的曲調豐富多樣,既可以激昂高亢,又可以委婉細膩。它們如山間清風,輕拂人心;如江河奔騰,氣勢磅礴。這些曲調不僅體現(xiàn)了興國人民的性格特點,也展現(xiàn)出地方傳統(tǒng)音樂的獨特魅力。在演唱形式上,興國山歌更是靈活多變,獨唱、對唱、齊唱、輪唱應有盡有,滿足了不同場合、不同情感表達的需要。
興國山歌蘊含著興國人民的價值觀、審美觀和世界觀。在興國山歌中,我們可以看到興國人民對自然的敬畏、對生活的熱愛、對理想的追求。這種深厚的文化內涵,使興國山歌具有超越時空的藝術價值。
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興國山歌,興國縣曾舉辦“興國山歌”傳承人培訓班,來自全縣各鄉(xiāng)鎮(zhèn)的興國山歌愛好者參加了培訓。通過培訓,學員們掌握了山歌的演唱技巧,并將山歌發(fā)揚光大。如今,興國山歌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(tài)走向世界,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續(xù)寫新時代的篇章。
本文已被瀏覽 次